小松鼠感冒会好吗?
秋季是孩子们患感冒的多发季节。家长们听到孩子鼻塞、流鼻涕和咳嗽时心里都非常焦急,总想给孩子用上感冒药,使孩子早日恢复健康。可是在给孩子选药时家长们又非常矛盾和困惑,看到药店货架上有如此多标榜专治小儿感冒的药,不知给孩子选哪一种好。其实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种类非常多,一般药店内就有上百种。正所谓“看花容易辨花难”,如何正确选择小儿感冒用药呢?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。
大家都知道,感冒分为风寒和风热两种证型,而且一种证型还可以兼夹另一种证型,如风寒夹湿、风热挟湿等,治疗时应分清表寒与表热,辨清寒热真假。如小儿感冒初期以发热为主,汗出的不多,咳嗽较重,痰少而稠,咽喉红肿疼痛,口渴思饮,舌苔薄黄,大便干结等,多属于风热感冒;患儿感冒初起即恶寒发热,无汗、咳嗽痰清稀色白,不渴或渴喜热饮,大便稀薄等,多属于风寒感冒。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组治疗小儿普通感冒的中成药。
治疗风寒感冒
患儿患风寒感冒后,多数家长喜欢给患儿用通宣理肺丸,因为它有宣肺化痰止嗽的作用。其实,通宣理肺丸含有麻黄、杏仁等发散风寒的药物,对于体虚感冒或平日经常反复感冒的儿童都不宜使用。治疗普通的风寒感冒时,一般可选用荆防颗粒、正柴胡饮颗粒或感冒清热颗粒。荆防颗粒是疏风解表、散寒除湿的良药,对风寒夹湿之感冒尤为合适。正柴胡饮颗粒是辛温发散之品,功能祛邪解表,是专治外感风寒表证的常用方。临床用于治疗邪在表之风寒证较明显者。感冒清热颗粒是疏风散寒、解表清热之品,偏于治疗外感风寒、内有郁热之证。临床表现为恶寒较重,发热、无汗、头昏、头痛、胸脘满闷、咳嗽咽痛。但对汗出多的外感风寒表虚证不宜使用。以上药物也不适合虚体感冒的儿童服用,服用期间应忌油腻辛辣食物。
治疗风热感冒
小儿外感风热多表现为高热、无汗或汗出不解、咳嗽、痰稠难咯或痰黄、咽喉肿痛、大便干结、小便色黄等。治疗时可选用有疏风清热、宣肺止咳作用的银翘解毒丸(颗粒),以及清热解毒、清热泻火、疏风散寒、消肿止痛的板蓝根冲剂(颗粒)。此外,如果兼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应服用小儿感冒冲剂;咳嗽重,痰多色白易咯出者可选用通宣理肺丸;如果身热较重、甚则壮热汗多,且大便干结不通者可服清胃肻黄丸。(上几组药物忌与热茶合饮)。除了上述中成药外,还有许多具有治疗普通感冒的中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,如四季三黄片、清开灵颗粒、抗病毒口服液、维C银翘片、柴胡滴丸、小儿热速清颗粒、芩连片、百咳宁糖浆、蒲地蓝口服液、藿朴夏苓汤、桑菊感冒片、羚翘解毒片、防风通圣丸、新雪颗粒、甘草合剂、儿感清口服液、复方鱼腥草片等,临床运用时应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酌情选服。
由于多数中成药组方中含有大黄、黄连、黄岑,苦寒居多,易损伤脾胃之气,所以服药期间宜少食荤腥鱼膻及油腻之品,尤其是高热大便不通者,待大便通畅后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暂停服药。有些药品服用剂量较小,应遵医嘱服用,切勿过量使用。最后还要特别强调,中药偏方、秘方多未经过严格的临床验证,安全性与有效性无科学依据,切勿轻信广告宣传,自行盲目购买服用。